一、整合资源建设美丽新村
一是鹤山区姬家山乡围绕五岩山景区开发“北斗七星” 传统村落群和荒山荒坡等资源,加快文旅、农旅深度融合,发挥旅游产业的脱贫带动作用。施家沟村依靠其传统民居旅游产业带动了4家农家乐的发展,为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二是利用危房改造等资金,积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。实行政府主导、村集体组织实施,盘活村集体用房、农村闲置房屋,通过开发旅游发展旧房民宿。如张家沟引进“张家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”,结合山区民宿优势,打造该村“民宿”休闲旅游,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地就业问题,同时改善了人居环境。
二、订单培训实现“造血式”帮扶
整合“雨露计划”、新型农民培训、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培训等项目,让从事农业劳动的贫困人口成为就地脱贫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。围绕扶贫产业需求及贫困人口就业意愿,实现就近就业。其中中山易地搬迁居民小区成立的汽车连接器加工点,带动安置了22名妇女就业,保障了农村妇女基本生活,充分发挥了巧媳妇自主创业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典范作用。
三、补贴救助完善保障体系
对丧失劳动能力、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,将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,光伏收益、到户增收、养老金补贴、防返贫风险金、大病救助保险、教育救助、农业补贴、残疾补贴等政策,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覆盖。并加快养老设施建设,在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,对农村无劳动能力、无生活来源、无赡养人扶养人的特殊人员纳入集中供养。推进乡卫生院、村卫生室达标建设,实现每村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。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文化墙,推进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。
推荐阅读:小米手环3可以接电话吗